首页

黑冰女主调教男生

时间:2025-05-28 09:02:49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29137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链”出新动能

2. 个案办理与延伸治理同步。检察机关坚持诉源治理,在考虑个案发生原因的同时,也深入思考和探究类案规律及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。本案中,检察机关发现欠薪问题若不及时解决,可能引发盗窃等次生问题,同时也极易引发群体信访和社会舆情,亟待综合施策,形成“一类事”的治理合力和长效机制。为此,检察机关主动向当地政法委汇报,提出治理建议,促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达成执法司法共识,为根治欠薪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
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有关情况发布 多型武器装备将首次公开亮相

中新健康丨专家呼吁家长警惕合胞病毒感染给孩子带来的影响

除了浪漫的西湖夜色,特色文旅活动同样精彩纷呈。西湖畔的湖滨步行街区打造了138平方米的巨幅国旗打卡点,还推出了国际烘焙文化节、国产动漫展、中外艺术家巡演等活动。为应对这一波旅游高峰,西湖景区管理部门也提前做足准备,联合相关部门以及志愿者团队组成最美人墙,增加安保力量,确保游客安全。

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?

“当前港深合作呈现一系列新动态。”他举例说,2023年中国国务院印发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》,香港特区政府公布《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》,“港车北上”正式实施,这些都为港深融合发展带来机遇。“应对新态势,两地有待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进一步协同。”

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参观曲阜孔庙 体验内涵深厚的儒家文化

正在排队等候加氢的司机陈师傅说,在这里加氢不用担心跑空的情况。自己也去过其他加氢站,“距离太远不方便”,有些要排队1小时以上,有些根本不开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